朱元璋杀贪官六亲不认,女儿问杀得完吗?朱元璋的回答,震慑人心
明朝皇帝朱元璋在每次任命一个地方官员的时候,都要把他们叫到井边,告诉他们:“为官为清官,拿俸禄,就好像是在守着一口井,井水虽不满,但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,如果,把井盖抬高了,水就流出来了,你的饭碗也保不住了。”
这一段重要的史料,是《朱元璋传》中所记录的。
朱元璋是我国历代开国帝王中,仅有的一位出生于贫苦家庭的人。
少年时,他曾逃亡,乞讨,放牛,甚至当过游方和尚,他的经历实在是过于凄惨,所以他对贫苦农民的生活,了解的非常的清楚。
那些贪赃枉法,欺压百姓的事情,他是深有体会的。
成为皇帝后,朱元璋就明白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百姓富裕了,国家就会稳定,老朱家的天下就能长久的统治下去了。
因此,他把一切针对农夫的行为都视为是对自己的挑衅。
可以说,在中国古代,朱元璋是反贪决心最大,最严厉,手段最多,惩罚最严厉的君主。
朱元璋嫉恶如仇
洪武十一年,犹未忘却儿时回忆的朱元璋,在写《御制皇陵碑》时,将自己幼年时的经历如实记载下来:
那一年,因为一场自然灾害,父亲在六十四岁病死,母亲五十九岁病逝,没过多久,哥哥也病逝了。结果,地主却一块墓地都不肯给我,还对我大声呵斥,最后地主的哥哥看我们可怜,给了一块地,将父母与哥哥都安葬了,下葬的时候连棺材都没有,就一件破烂的衣裳,更没有供奉的祭品。
朱元璋一家人一年到头都在为生计奔波,但始终无法脱离贫困。
在元朝至正四年春天,淮北爆发了一场大蝗灾,朱元璋一家,家破人亡,无奈之下他只得与仲兄含泪告别,然后各自逃命。
朱元璋到处行乞,一次又一次地游走于生死边缘,饱尝人间疾苦。
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,对这些贪官污吏也是恨之入骨。
他见过的贪官污吏太多了,想要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逃脱,那是不可能的。
有一日,朱元璋在审查各地呈上来的财务报表时,突然看到一本账本上原本写的“十万两白银”,被人改成了“五万两白银”。
一个字的差别,就差出了五万两白银。
他心中愤恨不已,将帐册翻了一遍,确认账册是由户部侍郎郭桓所呈报的,就召郭桓前来。
他在五的末尾加上一个“十”字,然后向郭桓问道:“我是想问问,你看了这本账册没有?”
郭桓回道:“臣已核实过,还望皇上明鉴。”
朱元璋将账簿往郭桓面前一丢,说道:“那么,你再查一遍,看看有没有漏掉的地方。”
郭桓打了个寒颤:“有人改了,五后面的加了个十。”
朱元璋大怒:“你们吃着朝廷的粮食,却鱼肉百姓,分明就是你自己做的,你竟然还不承认。”
朱元璋懒得跟他废话,命人将他拖进了地牢里。
郭桓这一案件牵涉到一桩惊天大案,六部官吏与当地官吏串通勾结,私吞税粮、鱼盐等,折米两千四百多万石,更有不少金银被贪污。
朱元璋下令处死了高官12人,并将其牵扯的同案犯全部处死。
此案过后,朱元璋命人将“一,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”、九、十、百、千,等修改为“壹、贰、叁、肆、伍、陆、柒、捌、玖、拾、佰、仟”,以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。
谨诫百官
由于连年的战争和灾荒,明朝建国之初,民不聊生。
那些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的人,也都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功,所以才会有借机享乐是的想法。
但是,出身于下层的朱元璋却明白这是行不通的,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:"以前我生活困苦,见那些大官不顾人民的苦难,心中就充满了怨恨。我会制定法律,惩罚那些伤害平民的腐败分子!”
有一日,朱元璋下下旨,邀请百官来给马皇后贺寿,众臣大喜,想着又能回到当年大碗饮酒,大块吃肉的日子了。
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在皇宫的宴席上,竟然只有三个菜,一个是炒韭菜,一个是青菜,还有一个是葱花豆腐羹。
朱元璋想以此来劝诫所有的大臣,要做到清廉、正直、两袖清风,而且还制定了官员请客最多“四菜一汤”的规矩,以这次皇后寿宴为例,若有违背,将受到严厉惩罚。
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很好的监督办法,那就是安排人在每日深夜五更十分,在城楼上吹响号角,然后大声地唱道:“为君难,为臣也难,都很辛苦。创业难,但守成更难了。保全家不易,保全自身更是难上加难!”
这就像是敲响了警钟。
朱元璋在建国初期,忙得不可开交,亲自编写了一部名为《大诰》的著作。这本书中的案例,都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,都是真实存在的。
这些都要发到各个地方去,让所有的官员都好好学一学。
严厉的惩罚手段
朱元璋把官员的廉政问题上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上,并提出“杀尽贪官”的要求。朱元璋一共进行了六场反腐运动,大大小小的官吏,前后大约有十万到十五万不等,都被处死了。
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作《菊花诗》,以此明志:
百花发时,我不发,我若发时,所有人都要死!想要和西风一决高下,就必须要一袭黄金甲。
在南京建修建宫殿时,负责人先将图纸送到朱元璋面前,朱元璋看完之后将所有多余的雕刻都去掉了,在墙上写下了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历史故事,以此来警醒自己,警示后人。
根据历史记载,有一天朱元璋突发奇想,要到自己的臣子家中私访。
他瞒着所有人,微服简出,去了弘文馆学士罗复仁的府上。
让人没想到的是,罗复仁的在京城的家,又破又旧,竟然连个像样的椅子都拿不出来,朱元璋见此很是感动,回去之后就把京城最好的宅子赐给了罗复仁。
朱元璋深知天下大小官吏的薪水,正如文章开头所说,他也想让这些官员们好好地拿着自己的俸禄,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。
然而,不管朱元璋如何努力,贪污腐败之人还是有很多,他们认为自己永远不会被朱元璋所发现。
朱元璋对惩治贪污受贿的官员,视之为第一要务,“凡有贪污六十两以上者,一律斩首示众,制成稻草人,供世人每日瞻仰。”
在朱元璋的警示下,很多大臣都能严格遵守朝廷的法令。
比如常州郡守许度,平日里最爱食的便是太湖里的白鱼。
从前,有个渔民来找他告状,就送给他几条大白鱼。
许度拒绝,渔人说:"您不是最爱吃太湖白鱼吗?"为什么不接收呢?”
许度说:"如果我拿了你这些鱼,我就会被撤职,失去了官俸,我以后还拿什么去买鱼呢?"
许度不收这些鱼,但是想要让渔民教授自己如何编织渔网捕鱼,渔民自然是欣然同意。
案件审理完毕,许度利用闲暇时光,跟渔民们学习如何打鱼,如何编织渔网。
有一天,朱元璋去常州视察,许度为朱元璋准备了一桌白鱼宴。
朱元璋立刻意识到不对,问道:“凭你的俸禄,哪有那么多的银子都买这些白鱼?”
许度声称是他下湖捕捉的,并要求朱元璋跟他一同下湖,以证清白。许度打渔技艺颇有几分老手的味道,朱元璋见了十分高兴,当即就打了许度百两纹银。
由于朱元璋对许度的赏识,明代许多郡县的官员都开始学习农耕,种植,养殖,成为了明朝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怒杀贪官女婿
欧阳伦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三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,进士出身,之后被任命为“驸马都尉”。
欧阳伦才高八斗,博学多才,深得朱元璋的器重,可谓前途不可限量。
然而,由于他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,竟然敢于触碰朱元璋惩治贪官的底线。
欧阳伦让手下为他收购茶叶,偷运到兰州去。
那个时候,由于国家的经济不景气,朱元璋为提高国库的税收,颁布法令,将茶叶列为国家重要的出口物资,凡贩茶者,一律处以重刑。
欧阳伦仗着驸马爷的身份,这一路畅通无事,只是在兰州黄河桥畔,河桥吏便将其截住。
那官员也是个硬骨头,丝毫不畏惧他驸马爷的身份,不但不肯放行,反而向皇帝上了折子。
朱元璋得知此事后,大怒,他也知道没有官员敢审理此案,因此就亲自在金銮殿上审理此案,欧阳伦被吓得魂不附体,连忙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,并且不断地向他的老丈人求饶,希望能够饶他一命。
兵部左侍郎向驸马求情道:“请皇上看在,欧阳伦做了您九年的女婿的份上,高抬贵手,饶恕他这一次吧。
公主听说此事后,她跑到朱元璋面前,恳求朱元璋能放过自己的丈夫,如果他能饶恕驸马这一次,她愿意放弃公主的身份,和驸马回到家乡当一个普通的百姓。
朱元璋脸色阴沉,他是真的很喜爱这个姑爷,只可惜他自己不争气,太贪心了。
朱元璋听后,连连摇头,如果欧阳伦不死,他如何对得起天下人?身为一国之君,如何能服众?
得天下易,守天下难。朱元璋叹了一口气,怒气冲冲的道:“把欧阳伦带下去,午门候斩。若是有人为他求情,将受到同样的惩罚。”
安庆公主眼前一黑,几乎昏厥,泪流满面道:“世间之人,又有几个不贪心的,你能杀光他们么?”
朱元璋目光坚毅,道:“你怎知不能杀光?”
安庆公主一听,就知道自己的丈夫这次是必死无疑了,整个人都瘫软在地,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。
小结
朱元璋嫉恶如仇,一生致力于“惩贪”、“树廉”,可谓是用尽了他一生的精力。
广源优配-成都配资网-在线配资平台大全-杠杆炒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